索引号: | 所属主题: | 计划总结 | |
公开责任部门: | 发文日期: | 2024-03-12 |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党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党校校长会议部署,精准把握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和《规划》要求,积极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在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上展现出新作为,在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先后荣获全省党校系统首届教学管理优秀奖,全省党校系统案例教学竞赛一等奖和教学比赛三等奖,1名教师荣获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学校工作得到中组部干教局、省委党校和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办学治校经验和学员管理特色被省委党校推介。
一、坚持党校姓党,在服务中心大局上找准定位、奋发有为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服务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制定了“市县集中开发核心课程,建立丰富的课程库和师资库,开展送教下基层,做好理论研究阐释,服务好读书班”等8项务实举措。举办了全市党校系统主题教育师资培训班,承办了全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开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16堂优质课程。校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主题教育活动,抓实“四个专题研讨”“走找想促”和“四下基层”活动,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4次,支部学习研讨4次,报送41个调研问题和2个正反面案例典型,持续开展基层宣讲。坚持学检改贯通,列出5个整改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时限,由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确保12月底全部整改完成。学校服务全市主题教育举措和开展主题教育工作被《常德要情》《主题教育简报》推介。
2.努力践行育才献策使命。全面完成市委交办的培训任务,积极服务部门办班培训,共计64期7451人次,超去年同期85%。全年省、市级课题立项23个,其中重点课题立项5个,省级课题结项14个,市级课题结项20个。在各类学术征文中有17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7人次。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呈送20期《决策参考》,17篇获市级领导签批(20人次),3篇获市委书记曹志强签批。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7名骨干参加市委宣讲团,25名青年教师组成理论“轻骑兵”常态化开展基层宣讲,共计150场次,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常德日报》开辟“党校之声”专栏发表教师理论文章38篇,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精心制作“理论润常德·共学二十大”电视微党课节目第二季5讲,作为常德特色课程在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新湖南上线。
3.积极参与全市中心工作。创新落实市委常委会关于聚焦“双突”开展专业化培训要求,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引进市财鑫集团优质资源,积极推进“双突讲堂”进课堂、进园区、进区县。2名干部教师分别担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专业优势,践行参政议政职责。选派干部教师18人次参与全市主题教育、“创新突破产业突围”工作专班、乡村振兴、市委巡查、机关党建、干部考察等重要工作。其中,5名干部教师参与沅陵县、鼎城区花岩溪镇、安乡县官垱镇团结村和石门县夹山镇示范片乡村振兴工作,协助完成6个提质改造项目,协助推动24个产业项目落地,1个产业项目被评为全省先进典型。
二、突出实绩实效,在履行主责主业上守正创新、实干争先
1.精准施策深化教学改革。统筹抓好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党性教育不低于20%,采用新式教法的课程比重达到60%以上。把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开发29个重点专题,构建了“总课程+分课程+特色课程”的教学体系,新课更新率达到80%以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占理论课程比重超过50%。积极探索全周期全链条党性教育模式,对全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课程和线路进行优化提质,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现场教学流程。务实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开发了《“三高四新”在常德》等15个案例教学示范课和5个高质量发展现场教学专题,邀请领导干部上讲台84人次,做到让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提高教学实际效果。
2.靶向发力打造新型智库。修订科研管理10项制度,健全完善以成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教研人员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C刊发表零的突破。强调“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要求,推动教师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到实践中去了解真实情况、吸收新鲜经验、形成研究成果、作为教学素材,推动教研咨一体化融合发展。突出科研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的独特价值,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党校+高校”“党校+部门”“教师+学员”的科研合作模式,形成协同攻关合力,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3.全面从严加强三风建设。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师德师风培育和教职工管理,讲好开学“第一课”、教学“第一课”和入学“第一课”。严格落实每周二听课评课,开展新课试讲19次。坚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抓实封闭式管理和学员全过程评价考核,学员培训情况反馈至市委组织部、学员所在单位。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举办了“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和“书香润心灵运动健体魄”线上读书活动,开展了4期文化讲座,播放红色电影34场,采购纸质图书2925册,完成120种600多期期刊编目入库,图书借还服务979人次。
三、厚植发展优势,在提升办学治校上稳中求变、克难奋进
1.队伍建设持续发力。立足干部教师队伍现状优化结构,推荐1名80后干部到市直单位任职,1名85后干部兼职团市委副书记,校内提拔重用2名正科级干部、2名副科级干部,调整1名副科级干部岗位,完成5名副教授、3名讲师的岗位晋升、聘用工作,内部交流3名同志的工作岗位。重视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遴选1名副科级干部和选调1名年轻教师充实管理队伍,开展了1期教职工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异地教学培训,选派16名教师参加省委党校和省社会主义学院师资培训,选派4名干部教师参加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专题培训班和省委党校中青班异地培训。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明确2个重点学科和2个特色学科,在职称评聘、科研咨询和经费保障上给予支持。建立中青年教师带培机制,推荐3名干部教师到市委办综调室、市政府研究室、市产业办跟班学习,促进青年干部教师快速成长。
2.育人环境不断改善。积极推进提质改造项目,完成科研综合楼讨论室和东门外临时停车场改造,启动了图书和文化馆、校内电缆沟改造,以及1-5号、13号学员楼维修项目,学术报告厅和学员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大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食堂和物业公司的管理和培训,对餐饮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实行全过程跟踪问效。扎实做好智慧校园运维,加强办班会务值机工作,确保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全年发布工作动态信息校园网站600余条,微信公众号125期209条。布置更新校内书画作品,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改造花坛5个,移栽林木140余棵,打造美丽校园环境。
3.系统优势更加凸显。坚持全市党校一盘棋,加强对县级党校的业务指导,推进办学质量评估整改和“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指导推荐3所县级党校参加全省示范性县级党校评选。坚持常务副校长例会,推动召开了全市党校校长会,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学习讨论,学习心得在常德日报刊发专版。组织县级党校常务副校长赴中央党校学习培训,选派6名县级党校教师参加省委党校师资培训,推荐7名县级党校骨干教师到市委党校主体班跟班管理,完成5名县级党校教师的中级评审工作。举办了1期主题教育研修班,市县党校和沅陵县委党校86名教师参加培训。开展全市党校系统教学比赛暨精品课评选活动,打造了9堂市县精品课程。举办了全市党校系统科研专题培训,进行决策咨询成果展示,指导区县党校完成省委党校课题申报49个,完成结项12个,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四、聚焦重点关键,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强基固本、示范引领
1.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坚持夯实组织基础,按照教研融合、管理互促原则,将原有基层组织优化整合为5个党支部,选优配强了支部班子。完善校委成员联系指导党支部、机关党委委员和党支部委员工作职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坚持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国旗下微宣讲21次,全员政治学习29次,读书心得交流4次。坚持抓好活动牵引,开展“党校人话初心”“党校青年说”“话初心、献良策、促进党校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和“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推动组织生活走深走实。坚持发挥示范引领,1名同志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5名同志被市委组织部直属机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将3名优秀年轻教师培养吸纳为预备党员,增强队伍活力。
2.筑牢党风廉政纪律防线。校内印发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出台了《市委党校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和工作推进会,全体教职工围绕6个方面突出问题对照查摆,形成具体整改举措。组织观看《家风警示录》《警钟2022》,邀请14名家属参与“家庭助廉团团圆圆”主题活动。开展“清廉常德 家风传承”主题家书征集活动,在“常德党校”微信公众号和校园网站展播60余封家书。按规定完成了政府采购、支付审核,资金结转、税务税票以及财务信息公开等工作。积极响应“过紧日子”号召,做好校内二级预算,聘请第三方机构对2个部门和1个专项经费进行了内审。
3.营造团结干事浓厚氛围。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修订完善了涵盖综合管理、教学科研、党务人事、财务管理、行政后勤等5个方面的60项制度,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系。坚持权责匹配和考核监督,细化了18个部门和80个岗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明晰了任务目标。坚持周工作预安排、月工作例会制度,抓实工作统筹、强化工作联动,推进文电办理、法治建设、文明创建、平安建设、文书档案、机要保密等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坚持加强交流和增强认同,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看望慰问生病住院、家庭困难、家庭变故教职工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