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委党校抓产业促发展中青年干部专业能力培训班赴津市开展现场教学
校(院)新闻网4月30日讯(通讯员 海原)4月28日,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抓产业促发展中青年干部专业能力培训班”全体学员赴津市市开展现场教学,深入合成生物制造、港口物流等产业一线,通过实地观摩、案例研讨等形式,探索产业创新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
学员们首站走进湖南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精草铵膦生物合成技术领军企业,其“精草铵膦大规模生物合成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24年产值突破12亿元,二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利尔生物还构建了集成都研发中心、绵阳中试平台和津市生产基地三位一体的生物制造产业化平台,具备了从研发到工程化再到商业化量产的全链条能力,已成功研发并量产全球领先产能的L-草铵膦原药。
在湖南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学员们深入了解其颠覆性技术——D-乙酯生物酶法工艺。该技术通过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路径,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引航生物三期预计2026年启动建设,占地82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税收1亿元以上,具备年产万吨生物发酵产品的生产能力,打造集医药、大健康、动保、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制造基地,成为生物催化领域的头部企业。
随后,学员们调研了湖南生物制造中试基地。作为全国首个县域中试转化平台,基地配备医药级0.5吨至工业级20吨等多条中试线,提供“实验室—中试—产业化”全流程服务,累计孵化项目22个。2025年,中试基地将联合中南大学等高校攻关微生物蛋白等“卡脖子”技术,推动5-8个合成生物学产品落地。
在湖南慕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学员们被其超27万株微生物菌种资源库震撼。企业通过“微生物组+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农业绿色防控、医药活菌制剂等产品,2024年产值同比增长35%。学员们详细了解了“菌种—发酵—应用”到产业化的经验,并与企业相关负责人探讨如何将微生物技术融入常德乡村振兴与生态治理。
在津市港二期建设现场,千吨级码头初具规模。据悉,2024年津市港吞吐量突破400万吨,集装箱突破1万标箱,海关监管场所投用后,澧水流域货物实现“家门口”报关,目前,津市正推进疏港铁路、松虎航道疏浚工程,未来将构建“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打造湘西北联通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核心枢纽。
最后一站,学员们走进湖南鸿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酶制剂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15%,出口至30余个国家,主要从事食品、能源等生物酶制剂的研发及生产,公司“梅花”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及出口名牌,为世界提供全面的生物技术解决方案,致力于以创新的生物技术赋能传统工业。
通过此次现场学习观摩,学员们直观感受津市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产业的强劲脉搏和县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学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专业能力提升工程”,为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贡献力量。
(编辑:胡琳蕊)
(编审:李志勇)
(签发:刘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