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党校职能,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认识党校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一是坚持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因此在培训内容、教学布局上,要突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二是努力传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积极帮助领导干部加快更新知识、广泛获取信息,在促进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发挥引导作用。三是把党性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要强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化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拒腐防变教育,促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四是要研究和把握干部成长规律、党校教育规律,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以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改进作风为重点,增强党性修养。使经过党校培训轮训的领导干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方面有新的提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治党管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新的增强。
二、突出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这一主题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全市人民一道,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共克时艰,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校应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深入研究全市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科学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党校科研水平,努力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提升党校科研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党校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是强化党校教研人员理论素质、提高党校工作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将切实提高对党校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党校科研工作的方向和任务,不断开创党校科研工作新局面。把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党校科研的主攻方向,按照“向上攀登、向下深入”的思路,及时跟进理论前沿,紧贴基层实践,不断提升成果档次和决策采用率,做到在理论上有新见解、在工作上有新思路,努力把党校建设成我市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的重要资源地;切实加强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把发挥教学的中心作用和科研的基础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机制,努力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不断提高党校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按照“有用”和“管用”的要求,研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更加科学的举措,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2、发挥党校智囊团思想库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党校充分发挥其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主要途径。这些年,我校经常与发达地区党校,如苏州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等进行联系交流,他们在发挥党校智囊团作用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结合我市实际,我校将主动申请参与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前期调研与论证工作,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做到三个切实加强,切实加强对市情、区情、县情的研究,切实加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切实加强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提出有依据、有分量的解决办法,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在市里的重大决策出台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办各类培训班的机会,对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重大意义、作用、效果、影响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解读和阐释,从而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委、市政府决策的认识和理解,直至转化为落实的行动。
3、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与地方发展主线紧密联系,是党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2010年我市经济工作总指导思想包括: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中央宏观政策走向,坚持“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发展质量优于全省”的目标不动摇,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发展新型工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镇扩容,激活文化旅游,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保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加快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建设步伐。在近期工作中,我校将组织师资力量围绕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入,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人民满意政府建设等现实课题进行调研和论证,然后通过我们党校教师的宣传讲解,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和认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意图并转化为抓落实的行动,党校工作只有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机地融合了,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了,党校的作用才会凸显出来。
三、突出党校自身机制体制建设这一基础
2009年,我校明确提出了党校工作要做到“六个新”。分别是党校事业有新发展、教育培训有新举措、科研攻关有新突破、队伍建设有新发展、各项管理上新水平、系统意识有新增强。围绕这“六新”机制,我校作出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优秀的成绩。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我校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党校办学的条件;圆满完成了市委干部教育工作任务,今年共举办主体班12期,培训干部582人,完成部门班17期,培训干部2100多人;着重加强了对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市情研究的力度,成果丰硕,举办了各种学术研讨会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三年来公开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和理研会获奖文章160多篇;进一步加强了队伍建设,通过交流、考察考核进一步加强了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工勤人员的备案工作,加强了管理;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了管理;突出社会效益,开源节流,提升了服务质量;强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使培训学员宾至如归。“六新”机制提出的时间还不长,但对党校的科学稳步发展存在着较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推陈出新,逐步完善,力求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打好坚实的基础。